啃下“硬骨头” 打通发展路 ——文山州农垦改革与发展综述
栏目:企业新闻 发布时间:2019-03-05
   世上本没有路,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!
   这里本是一片荒芜,农垦人来了便不再苍茫!
   历史凝聚了农垦人,从无到有、由弱到强,农垦人硬是凭借刀耕火种、白手起家刨出了一坡坡荒芜地,打造出一片片瓜果园,培育出了千万棵橡胶树,以及香味诱人的咖啡豆、清香醇厚的石山茶……
   “垦”字当头乃农垦之魂。荒芜因有了农垦人而日渐繁茂,苍凉因有了农垦人而美丽灵气,边关也因农垦人的不断拓展而成为了繁荣大通道。
   他们拓荒种地,他们驻边守关捍卫疆土,他们融入民族民间示范带动,农垦精神、农垦意义一直在以促进边疆社会和谐稳定、民族团结进步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角色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
   正是秉承这种精神和力量,在党中央、国务院的号召下,上世纪五十年代,文山农垦应运而生,并逐步形成了一、二、三产融合发展的文山国有农业经济骨干代表。
   恰逢新时代,农垦改革发展面临更多挑战,但文山农垦人抱定了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的改革精神,坚定唯改革者进,唯创新者强,唯改革创新者胜的信心和决心,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农垦局的帮助指导下,直面问题矛盾,把脉问诊、开方下药,一个钉来一个铆,将农垦改革发展工作向纵深推进。
   垦区融合发展的“天保经验”
   老山脚下,国家一类口岸——天保口岸两侧高山巍峨,四季绿波翻涌,山奇水柔,风光旖旎,秀美清澈的盘龙河与越南一衣带水。国门天保更是云南通往越南首都取道直、里程短的重要陆路通道。
   天保农场依托辖区内国家级天保口岸独特的“桥头堡”地位,借助被列为国家农业农村部垦地融合发展改革试点的契机,  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之路,形成了融入地方、相互渗透、共同发展的“天保经验”,成为垦地融合改革发展的新亮点。
   “过去,9000亩橡胶是农场职工的主要经济来源,但在2008和2010年,橡胶遭受寒害,加之胶价大幅下滑,从每吨2.6万元至3万元一下子跌落至1万元,农场损失惨重,职工收入低微,生活陷入困境。”天保农场管理区管委会副主任邓国富谈起当年生产经营之难,感慨万千。农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滞后,职工生产生活困难;农场战后恢复和经济负担沉重,每年需帮助职工缴纳“五险一金”200余万元,有552户848人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,有617户纳入沿边定补,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天保农场负重难行。
   自农场被列为国家农业农村部垦地融合发展改革试点后,天保农场彻底实现体制融入地方、管理融入社会、经济融入市场的“三融入”,开启了发展的新征程。
   天保农场抓住麻栗坡打造“英雄老山圣地、中国祖母绿都”两张名片的机遇,牢固树立“口岸兴则农场兴”的发展理念,积极融入麻栗坡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发展。发展思路得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,研究出台了《深化天保农场改革发展实施方案》,对天保农场的改革进行全方位、多角度、全覆盖的谋篇布局,通过完善管理制度、加大统筹力度、优化产业结构、强化土地管理、加强干部流动,不断推动垦地融合发展改革出实招、见成效。
   2016年以来,农场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,立足“优管理、拓领域、激活力”,坚持人才优先,增强发展动力,大力实施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和一批兴边富民工程。投资建成天保口岸查验货场、边民互市市场、天保口岸入境水生动物指定口岸等项目,解决了口岸建设缺资金、农场发展缺项目的问题。农场集镇建设、交通、水利、电网改造等项目纳入地方“十三五”经济社会发展规划。近年又投入1700万元完成国际货场场地平整200余亩,极大地提升了天保口岸服务水平和物流集散配套功能。
   通过改革,农场发展潜能不断释放。按照一产保稳定、二产求突破、三产做大做强的发展思路,天保农场产业从现行的以一产为主调整到以二、三产为主的产业结构上来,在抓好天然橡胶生产的基础上,鼓励和支持职工群众大力发展以西贡蕉、火龙果为主的高原特色农业种植,做强做大边贸物流、旅游、服务等产业,形成了以曼文电站、云天酒店、旅游开发、边民互市为代表的农场二、三产市场主体,产业发展呈现立体推进态势,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。依托天保口岸开发建设,整合各类资源,组建了投融资公司,搭建投融资平台,参与实施天保口岸重大项目建设,壮大了农场企业实体。与此同时,农场注重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,加强与海关、检验检疫等相关部门沟通衔接,合理规划利用农场土地,抓好国际货场及鲜活海产品、粮食、水果指定口岸建设。依法依规严格管理农场国有土地,重新签订承包经营合同700余份,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率。
   通过垦地融合发展一系列改革举措,天保农场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,沿边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夯实,逐步开创了产业兴、职工富、场区美、人和谐的良好局面,实现了天保农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“双赢”目标。据统计,2018年农场生产总值达到4086万元,比2016年农场生产总值增加1720万元;2018年农场从业人员人均收入1.55万元,比2016年人均收入增加3100元。
   改革创新培育发展新引擎
   进入新世纪,文山农垦先后经历了三轮改革。通过努力,将教育、卫生、司法、社保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移交到地方管理统筹。文山州农垦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杨福刚介绍,在改革前,每个农场就是一个小社会,配备了农场机关、学校、卫生院、派出所等单位,负责管理农场的一切事务。这些机关、单位人员工资,农场职工工资以及养老和医疗保险、农场各项基础设施投入、发展资金等,一律由农场承担。巨额的支出,加上农场效益低下,加重了农场经济负担,发展困难重重。
   改革推进了“两块牌子,一套人马”的管理体制,健康农场、天保农场、堂上农场、石山农场、回龙农场、八布农场均设立了管委会,农场社会职能纳入地方管理,经费由地方财政统筹。此举卸掉了农场沉重包袱,农场得以轻装上阵,农场的生产经营职能得到进一步强化。
   过去,健康农场主要发展产业是橡胶和香蕉。2008年和2010年,橡胶两年遭遇寒害,加上胶价大幅下滑,橡胶产业遭受严重损失,后大量发展香蕉种植,一度发展到3万亩左右,辐射红河州等周边种植达14万余亩,成为香蕉交易的集散地。2015、2016年香蕉价格暴跌,加上后来号称香蕉癌症的“巴拿马病”传入农场,蕉农损失惨重。
   不破不立,破而后立。结束了“政企合一”的历史,实现去行政化,产业结构得到优化,农场焕发出勃勃生机。
   健康农场五队的村头,大片的木瓜林格外引人注目,硕大如橄榄球的果实密密层层地缀满枝头,丰收在望。“我家从2016年改种木瓜20亩共2000株,成活1300株,2017年投产,产量70多吨,收入9万多元。去年的产量虽然没有这么高,但价格高了不少,收入十多万元不成问题。”在木瓜地里,木瓜种植户李玉萍对满园木瓜充满期待。她还指着一株高大木瓜树说,2017年,这株最为高产,年产量高达130公斤。
   同样是五队的何丕仁,选择了农场引导发展的柚子进行种植。2017年10月,他和其余4户带头种下300亩柚子。如今,漫山遍野的柚子已长到成年人一般高。看着长势良好的柚子,何丕仁心里无比宽慰。因为按照柚子生长规律,到2020年初挂果,亩产值将达1.5万元至2万元。
   2018年,健康农场争取到政府项目资金1340余万元,其中,投入1057万元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辐射5000余亩;投入200万元建设柚子示范基地;硬化生产道路2.3公里和基地水网建设;投入90万元硬化后山道路2.4公里。
   生产条件的改善,加上农场大力引导调整优化产业结构,有效提振了职工发展产业的热情。截至目前,该农场通过基地示范带动,农场发展澳洲坚果3000亩、晚熟芒果3000亩、木瓜1000亩、三红蜜柚1000亩,还兴办了竹鼠专业合作社。在此基础上,通过长短结合、以短养长的方式,套种玉米、西瓜、南瓜、辣椒等作物,经济效益不断提升。可以预见,这些产业进入盛果期后,一个风光秀美、景色宜人、瓜果飘香的田园将展现在人们面前。
   当然,健康农场改革的成效还不仅于此。农场投资3700万元的溜马滩水电站增效扩容项目去年10月底开工建设,预计于今年11月前竣工运行。
   而改革较为彻底的要数砚山回龙农场。回龙农场发展项目主要是水果,以种植桃子、李子、柑桔、葡萄为主。由于市场不景气,果树病发,缺少资金投入,农场经营困难。在改革中,将农场社会职能移交平远镇管理,并与福地七乡公司进行资产重组,实行公司制改造,并保留国有属性、保留国有农场牌子。
   针对回龙农场存在的问题,砚山县财政安排868.52万元专项资金,对农场企业职工进行改革安置。共兑现63名转换身份的在职职工一次性安置补助费710.09万元,兑现2017年27名内退职工生活费和社会保险费41万余元,退还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服务费3万余元,缴清职工社会历史欠费548.8万元,彻底解决了回龙农场社保历史性欠费负担重、职工退休难等遗留“老大难”问题。
   绿水青山描绘农旅融合新画卷
   置身广南石山农场万倾茶园,我们不得不惊叹于人类对大自然的伟大艺术改造。在茶园山顶,目之所及,连绵的群山镶嵌着纹理井然的茶树“飘带”,一望无边的茶园蔚为壮观,绿水青山的生态资源成就了农场招商引资、提质增效、农旅融合的发展梦想。
   2018年,石山茶厂生产线升级改造建设项目获得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67万元,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项目获得国家农业农村部专项经费15万元。
   “云南烟、贵州酒、福建茶,福建人做茶有传统。在福建,一个县城就有几千家茶店,人们都喜欢通过喝茶交朋友、谈事情。”在石山农场,记者见到了昆明市莆田商会会长陈清华。陈清华对于茶情有独钟,他看中了石山农场优质的茶叶和茶叶生产队伍,决定大干一场。
   去年9月,广南县委、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,福建莆田商会旗下的文山华誉农林开发有限公司与石山农场合作,将1.5万亩茶园和固定资产移交给文山华誉公司进行经营开发。公司以高于上年度鲜叶收购30%的价格回收,茶叶加工工人、生产队管理干部工资提高20%,农场在合作期前10年获得20%的利润分成,后20年获得30%的利润分成。
   合作开发石山茶,亮点则在农旅融合。“好的食材如果没有好的厨师,做不出好菜。做茶也是一样的道理,我们认真规划,将旅游、体验、生产融合在一起,打造农旅融合的典范。”陈清华还将石山旅游作了定位——“让身体放松的地方、让心灵放宽的地方,美丽石山!”陈清华表示,计划先改造两条生产线,做好春茶生产加工。以后还将邀请制茶大师、国家级的工艺师来制茶,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。
   堂上农场和石山农场位于广南县世外桃源风景区,一隅滇桂黔三省交界弹丸地,成就商贾云集财富聚宝盆。两个农场都致力在农旅融合上狠下功夫,其谋划推进的原生态健康生活目的地旅游越来越被人们所青睐,有着广阔前景。随着旅游要素的进一步健全,“坝美世外桃源体验隐逸生活——堂上农场摘柑桔——石山农场品茶”养生旅游线路,将成为人们不错的选择。通过与广南坝美世外桃源景区旅游优势的互补,农旅结合的发展方式将真正把农场的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。
   堂上农场在经营机制改革过程中,强调“四到户”(即承包到户、核算到户、盈亏到户、风险到户)、“三自理”(即生产费用自理、生活费用自理、社会保障费用自理)、“六统一”(即种植规划统一、技术措施统一、质量标准统一、病虫害防治统一、产品收购统一、加工销售统一)。通过40多年的发展,堂上柑桔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。截至2018年末,堂上农场种植柑桔3900多亩,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柑桔4万余亩,每年十月份后,这里商贾云集,车水马龙,将堂上农场及周边群众所种的柑桔销往全国各地。
   2017年,堂上农场完成4.4公里桔园道路建设,争取地方财政投入6个道路硬化项目,极大地改善了农场生产生活条件;投资100余万元建成文化广场,丰富了职工文化生活。招商引资建成堂上塑料果框厂,为农场及周边果农降低了成本。
   2018年,经确权统计,全州垦区共有土地经营管理面积13万余亩,垦区生产总值实现1.65亿元,其中:第一产业增加值9300万元、第二产业增加值1600万元、第三产业增加值5600万元;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;垦区人均收入1.89万元。
   历经六十多年的风和雨,六十多年的奋斗和拼搏,几代农垦人流血流汗创造了宝贵的财富。新时代农垦人将继承和发扬“艰苦奋斗、勇于开拓、无私奉献、顾全大局”的农垦精神,锐意进取,攻坚克难,将一个个农场建设成为美丽宜居、产业发展、幸福安康的家园,不断在文山这片红土地上书写农垦人的华美诗篇。



【pg电子麻将胡了单机版的版权声明】本网部分文章、图片,来源于网络,pg电子麻将胡了单机版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秉承互联网开放、包容的精神,本网欢迎各方(自)媒体机构转载、引用本网原创内容,但要严格注明来源”中国天然橡胶协会”;同时,本网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,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存在pg电子麻将胡了单机版的版权问题,烦请将pg电子麻将胡了单机版的版权疑问、pg电子麻将胡了单机版的版权证明、pg电子麻将胡了单机版的联系方式发邮件至trxjxh2008@163.com,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。

网站地图